“十二五”时期,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关键时期,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“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,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”的重要时期,更是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办学优势、拓宽发展道路、提升办学实力及科学研究水平,从而更好地主动服务于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。为把握发展机遇,促进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又好又快、更好更快的协调发展、科学发展,为创办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,特制订本规划。
一、“十二五”期间科学研究规划的指导思
“十二五期间”,我院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,坚持求真务实、自主创新的优良学风,落实科教兴校、人才强校战略,结合我省省情、院情重点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课题。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服务,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。
二、“十二五”期间科学研究规划的总体目标
“十二五”期间,学校科学研究规划的总体目标是:一是凝聚科研力量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实践等我院优长学科,同时加大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力度;二是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局面,促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;三是培养一批科研骨干,形成学科分布较广、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;提高学院在省内职业教育及全国职业教育中的学术地位。
三、“十二五”期间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
(一)按照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,“十二五”期间我院科学研究主要是以加强职业教育研究为重点,不断提高研究水平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研究:一是合理调整教育结构,重点加强职业教育,提高教育质量,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的研究。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,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,充分发挥企业、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研究。三是以就业为导向,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研究。四是深化教学改革,注重学以致用,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。五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,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研究。六是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,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研究。
(二)加强和鼓励教学人员、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进行其他学科的研究,逐步扩大我院科学研究领域。
四、实现科学研究“十二五”目标的措施
1.牢固树立高职学校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观念,营造教学人员、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。
2.逐年加大科研投入,至2015年,年度科研经费达150万元。
3.为项目研究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,对获准立项的国家级、省部级、地厅级纵向项目给予适当的配套资助经费。
4.精心组织国家级、省部级、地厅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,力争多申报多立项。
5.精心组织国家级、省部级、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的初评推荐工作,力争多申报多获奖。
6.发挥职业教育研究所的优势,整合相关科研资源,加大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度。
8.利用《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》这一学术园地,以职业教育研究为学报的特色栏目,兼及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和自然科学领域。为学校教学人员、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发表科研成果创造有利条件。
9.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,调动教学人员、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,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的研究成果按1:1配套奖励。
五、“十二五”期间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
(一)重点项目主要参考选题范围
1.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发展战略研究;
2.东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;
3.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政策研究;
4.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研究;
5.职业教育的投资体制改革研究;
6.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研究;
7.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建设研究;
8.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研究;
9.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研究;
10.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共享策略研究。
(二)规划项目主要参考选题范围
1.中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模式的比较研究;
2.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;
3.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研究;
4.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学制研究;
5.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学制研究;
6.职业院校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研究;
7.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;
8..职业教育考试考核评价制度建设研究;
9.校企联办公共实训基地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研究; 10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研究。
(三)青年项目主要参考选题范围
1.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研究;
2.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;
3.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;
4.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研究;
5.城市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比较研究;
6.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研究;
7.行业和企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;
8.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。